在位于拉薩市達孜區(qū)的拉薩市殘疾人托養(yǎng)服務中心,43歲的次仁羅吉坐在輪椅上,手指輕撥扎木念琴弦,悠揚的旋律在房間里流淌,她嘴角揚起的笑容,藏著對生活的全新期待。
而這份期待,始于2017年她走進托養(yǎng)中心的那一天。
曾經的次仁羅吉,從未出過遠門,生活圈子局限在方寸之間,對未來少了幾分盼頭。直到來到托養(yǎng)中心,她仿佛推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門——這里不僅有細致入微的生活照料,更有讓她重拾自信的成長空間。住的房間寬敞明亮,床鋪總是干凈整潔;到了用餐時間,食堂里的科學配餐豐盛可口,既保證了營養(yǎng)充足,也讓她感受到了家的溫暖。
拉薩市殘疾人托養(yǎng)服務中心硬件上更是處處見溫度。按摩、閱讀、康復、護理四大區(qū)域劃分清晰,近400件殘疾人專用先進康復設備集中服務;室內照明調亮、地面鋪設防滑墊、衛(wèi)生間加裝安全扶手、無障礙通道修繕一新,再加上隨處可見的無障礙標識和緊急呼叫器,既保障了安全,也讓殘障人士無需依賴他人,自主生活的底氣更足。
更讓次仁羅吉感動的是,托養(yǎng)中心為她打開了技能與興趣的大門。她本就對縫紉有些興趣,在這里她學會了編織,進一步提升了縫紉技能。而今年,在工作人員的耐心指導下,次仁羅吉從零開始學習扎木念?,F在,她終于能完整彈奏一段曲子。手指在琴弦上靈動跳躍,每一個音符都成了她打破局限、擁抱自信的見證。
這一小小的進步,不僅是次仁羅吉個人的突破,更是拉薩市殘疾人托養(yǎng)服務中心幫助殘障人士重拾生活信心的生動寫照。
長期以來,拉薩市殘疾人托養(yǎng)服務中心以“精準康復+文化賦能”為核心,在拉薩市殘疾人聯合會的指導下不斷優(yōu)化服務模式。在這里,托養(yǎng)對象能彈扎木念、做手工、學烘焙,每個人都能在多元、多樣的文體活動中找到樂趣。
“這不是簡單地照料,而是幫助他們找回價值感?!崩_市殘疾人托養(yǎng)服務中心院長達娃桑珠的一句話,道出了中心服務的核心——從康復到就業(yè),從文化到生活,每一項舉措都圍繞“找回價值感”展開,讓在托的21位殘障人士不僅活得舒心,更活得有底氣。
達娃桑珠介紹,中心為每位殘障人士建立了專屬服務檔案,從殘疾類型到健康數據一目了然,再由醫(yī)生團隊量身定制康復方案,實現“一人一策”。針對6位肢體障礙者,除了進行分關節(jié)肌力訓練、手功能精細練習,還搭配藏藥涂療緩解關節(jié)僵硬,確保他們日均1.5小時的康復訓練;面對15位溝通障礙者,采用“個訓式”拼音打字教學,幫助他們打破語言壁壘……
“下一步,我們還將聚焦生活自理能力提升,重點幫扶3位生活不能自理的對象掌握穿衣、進食等基礎技能?!边_娃桑珠說。當雙手能自主握住餐具、身體能獨立支撐起身時,這些微小的進步,都在為他們走向更獨立的生活注入信心。
拉薩市殘疾人托養(yǎng)服務中心搭建了“培訓—生產—就業(yè)”的完整鏈條,并主動對接愛心企業(yè),讓手工作品有了“出口”。目前,已有7位服務對象的226件作品通過合作實現銷售,人均獲得600多元勞動收入;還有4位服務對象的作品借助愛心企業(yè)渠道售出,同樣獲得了勞動報酬。此外,拉薩市殘疾人托養(yǎng)服務中心也從未忽視托養(yǎng)對象的文化教育與社會融入問題,不僅開設了音樂、繪畫等課程,還組織了一系列特色活動,讓托養(yǎng)對象走出房間、接觸世界。
從技能培育到就業(yè)銜接,從當下幫扶到長遠規(guī)劃,拉薩市殘疾人托養(yǎng)服務中心通過精準施策,讓“靠自己過好日子”的期待,在托養(yǎng)對象心中落地生根?!拔覀兊墓ぷ鞑粦撝皇亲屗麄儭燥柎┡?,服務也不該止于‘管飽管好’。”達娃桑珠表示,中心服務的核心不止于基礎保障,更要為托養(yǎng)對象鋪就“有盼頭”的未來。
記者了解到,在拉薩市殘疾人托養(yǎng)服務中心搭建的全方位服務體系里,“技能有出口”是點亮未來盼頭的關鍵一環(huán)。此前,通過與企業(yè)合作開展手工培訓、推動手工作品銷售,已有托養(yǎng)對象實現創(chuàng)收,真切體會到“有手藝就有價值”?!拔覀兂掷m(xù)拓展‘培訓—變現’渠道,將在課程體系中新增漢藏雙語電商培訓,幫助大家掌握線上銷售技能,加速手工制品從‘作品’到‘商品’的轉化效率,讓手藝能更快、更直接地變成收入,讓‘憑本事掙錢’的盼頭更實在?!边_娃桑珠說。
除了就業(yè)路徑的延伸,拉薩市殘疾人托養(yǎng)服務中心還在細節(jié)處為“盼頭”加碼。達娃桑珠介紹,為激發(fā)托養(yǎng)對象的參與熱情,還將探索智能管理模式,試行電子積分制度——參與康復訓練、技能課程、文化活動均可累積積分,積分既能兌換生活用品,也能優(yōu)先參與外出參觀等特色活動。這份“多參與、多收獲”的激勵,讓大家的日常多了一份“有所期待”的動力,也讓日子更有奔頭。
如今,中心已形成“評估—服務—反饋—優(yōu)化”的閉環(huán),其“6+2+N”服務模式(覆蓋6類核心需求、2項高原特色服務、適配N種個性化需求)及“中心—家庭—社區(qū)”聯動機制。達娃桑珠表示,未來,托養(yǎng)中心將持續(xù)完善“康復+文化+心理”三維服務體系,推動托養(yǎng)服務從基本生活保障向品質生活提升的跨越。托養(yǎng)對象的每一點變化都證明:這些“暖乎乎”的幫扶,正幫他們找回自信,點亮“有尊嚴、有價值、有盼頭”的人生新篇章。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