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西藏網(wǎng)訊 在四川甘孜丹巴縣甲居鎮(zhèn)甲居二村,有一座由四層藏式民居與十五層碉樓組成的院落,這里曾是中國工農紅軍紅五軍團政治委員李卓然駐防、生活之地?,F(xiàn)在,這里已經成為丹巴甲居紅五軍政治部舊址,是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也是四川省青少年社會實踐教育基地。

圖為紅五軍駐留丹巴期間設立的政治部舊址。攝影:王東
據(jù)了解,在90年前,1935年6月、10月,紅軍兩次來到丹巴,駐留丹巴長達十個月。期間,紅軍指戰(zhàn)員深入丹巴村村寨寨,了解民眾疾苦,向勞苦大眾宣傳革命道理,并于1935年10月下旬成立了中共丹巴縣委,下轄7個區(qū)委。隨即,又成立了丹巴縣蘇維埃政府及7個區(qū)級,47個鄉(xiāng)、村級蘇維埃政權,各級蘇維埃政府的領導人均由當?shù)刎毧嗳罕姄?;建立起?4支游擊隊及各級婦女、兒童等群眾組織;組建了以青年麻孜阿布(馬駿)為團長的番民獨立團,隨著參軍的群眾不斷增加,年底番民獨立團擴建為獨立師,正式納入紅軍編制,馬駿任師長,總部派李中權任政委,金世柏任副師長,并抽調100多名紅軍干部擔任政工干部和副職。

圖為紅五軍駐留丹巴期間設立的政治部舊址。攝影:王東
據(jù)丹巴縣文旅局介紹,丹巴縣是紅軍在甘孜第一個建立黨、政、軍、群組織的革命根據(jù)地;是甘孜參加紅軍最多(2000余名各族青壯年參加紅軍)、紅軍烈士最多的涉藏縣域,占甘孜紅軍烈士總數(shù)的51.4%;是全縣16個鄉(xiāng)(鎮(zhèn))均被認定為革命老區(qū)的涉藏縣域;有紅軍長征途中翻越的最高雪山——黨嶺雪山等獨具特色的紅色資源……

圖為紅五軍政治部會議室。攝影:王東

紅五軍政治委員李卓然的休息室。攝影:王東
90年后,這座占地面積550平方米,曾是巴旺土司囤積糧食、主動讓出來給紅軍使用的碉樓,已經成為后人緬懷先烈、學習紅軍英雄事跡的紅色教育基地。在艱苦卓絕的長征路上,紅軍戰(zhàn)士們在這里留下了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和革命遺址。這些歷史遺跡不僅見證了紅軍的英勇與壯舉,更見證了軍民一家親良好關系。

圖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丹巴甲居紅五軍政治部舊址。攝影:王東
如今,這些歷史遺跡已成為紅色文旅融合示范區(qū)的重要組成部分。丹巴的嘉絨藏寨民居建筑形式獨特,被世人稱之為“康巴風情名片”。在丹巴,近160余戶藏寨依著起伏的山勢迤邐連綿、星落棋布于山腰。近年來,丹巴縣將獨立師舊址與古碉樓群整合開發(fā)“紅旅+藏寨”線路,年接待游客超百萬人,有力地拓寬了當?shù)鼐用裨鍪罩赂恢?。(中國西藏網(wǎng) 記者/王東 王妍丹 陳浩力)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(wǎng)”或“中國西藏網(wǎng)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(wǎng)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