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——這座有著2100多年歷史的縣城,因1936年紅軍三大主力會師而被銘記。如今,這里的紅色旅游資源正煥發(fā)新活力,成為文旅融合與教育傳承的重要引擎。

位于紅軍會寧會師舊址內的會師門(央廣網見習記者 蘇睿楠 攝)
1936年10月,紅一方面軍騎兵團從會師門打進“西津門”,打響了會師第一槍。如今,朱紅的城樓與斑駁的城墻相映,成為游客打卡的必到之處。不遠處的會師紀念塔,33.33米的高度象征著革命勝利永續(xù),三塔環(huán)抱的造型寓意三軍團結,不少游客駐足仰望,跟隨著講解員一起回顧那段崢嶸歲月。

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會師紀念塔(央廣網見習記者 蘇睿楠 攝)
從會師樓步行不遠,便是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,這座2006年10月開館的建筑,是全國規(guī)模最大、唯一全面反映紅軍長征歷史的專題紀念館。

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(央廣網見習記者 蘇睿楠 攝)
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展廳內容按三個單元展開,人物組雕生動刻畫再現(xiàn)了會師時的熱烈氛圍,一段段歷史通過實物、圖片與現(xiàn)代科技的結合,系統(tǒng)呈現(xiàn)了長征歷程,讓歷史變得鮮活。

紅軍暖帽展品(央廣網見習記者 蘇睿楠 攝)
會師舊址內的將帥碑林同樣值得駐足。這片碑林是全國展陳將帥題詞最多、規(guī)模最大的長廊,歷經20多年征集,收錄了300多幅題詞。從緊握鋼槍的手寫下的豪邁筆觸,到老紅軍的深情寄語,每一幅碑文都飽含對長征精神、會師精神的贊頌,成為群眾感悟紅色精神的重要載體。
依托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,會寧文旅產業(yè)蓬勃發(fā)展。自2006年10月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開館以來,會師舊址接待國內外游客1000多萬人次。2萬多個團隊的黨員、干部前來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。

參觀學生在認真觀看展陳(央廣網見習記者 蘇睿楠 攝)
如今的會寧,以會師樓、紀念館、將帥碑林為代表的紅色資源,與深厚的教育底蘊相輔相成,既守護著珍貴的歷史記憶,也讓紅色精神在新時代不斷傳承,吸引著更多人前來追尋紅色足跡,汲取前進力量。
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“央廣網”客戶端。歡迎提供新聞線索,24小時報料熱線400-800-0088;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“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”線上投訴。版權聲明: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。轉載請聯(lián)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。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